|
|
|
新闻详细信息 |
|
|
|
|
北京电视台--书画名家邓福邦采访录 时间:2011-2-19 21:02:08 点击次数:11327 |
文化北京:艺术论“道”者
——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 书画名家-邓福邦春节采访随笔
急促紧迫的电话铃声又一次打破了奋笔创作状态下画家邓福邦工作室的宁静。“请问您是哪位?”“我是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文化北京)摄制组编辑--邢荣,咱们相约拍摄、编导的郑、韩记者已驱车前往,请您门口接迎。”
驻笔、沏茶。刚转过身就有人按响了画家的门铃,邓福邦打开门锁,“我们是北京电视台记者老韩、老郑”。“欢迎欢迎”,寒暄过后,两个包箱打开,拍摄的机器一瞬间架立在画室当中。细微焦距的测试,光线背向的追踪,都在娴熟的记者面前有序完成,老郑推拉着相机,老韩轻试着话筒。第一调试的目标就在记者手指切换下成型。“OK”老郑曲卷起食、拇指,挥臂做了一个手势,“邓老师,时间紧迫,我们就从您墙上那个‘道化丹青真善美、福邦书画大义篇’的条幅说起。”回眸那幅自己多年既熟悉又非常陌生的十四个大字,画家 渐渐地沉入到思绪当中••••••。
“道,可道,非常道”。不言自语的一句道德经开篇语将采访切入了正题。
那我们就从“道”说起吧。记者问。“道有天道、有地道、有人道,更有艺道。它虽是一个玄之又玄看不见摸不着却蕴含在我们生活各个角落的伪命题,但它又却实实在在的起着警示、规范、引导我们有条不紊,胸有成竹的处理好手头上发生的即将发生的和必然发生的因果事情。科学的把握“大道”这个规律,就没有理由做不好我们面对各项复杂、纠葛的人和事。更何况对于一个永远都处于过程更叠之中的艺术媒介。世间万事万物的构成都在阴与阳的范畴之列,它只是先天造就的一个母本。一个有待开发、充盈、规范、组合应用又去维护各行“大道”的有机体。明了了其中看似玄奥有非常简单的“道”理,就不难推测出周而复始的转换关系。知道了这个程序,规划、设计、假想,必然都会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循环中衍生。这就是画家邓福邦多年思考并以书画艺术形式来求证的首要命题。
完成了这个宏观的构架之后就到了观察、引伸、破译、体悟的实践环节。也就自觉不自觉的、自然而然的效法起宇宙间四时五行的交替演变过程。具体到微之又微的书画领域不得不把从事这一行当群体中的自我也晾晒开来。我是谁?他们是谁?我们之间相互关系又是什么?我们大家以不同行业的表述技巧,相同的社会道德标准相组合,就必须用自约及大同小异的法律,至真、至善、至美和谐的生活在一起。我就是他。他们也就是我。这样一个共同体在道德内涵辉映之下社会价值才可能得到充分体现。也就是说,不论是他,还是我,只要受过五千年华夏文化的熏陶,这个诉求就是国家、行业、个人行为追逐的永恒主题。也必然是画家邓福邦竭力鼓吹而又切实身体力行与实践的艺术理念,也即;“道化丹青真善美。”
至于“福邦书画大义篇”就应从另一个层面去解读。“福邦”即造福国家之意。(文怀沙在国家政协礼堂名家书画展览会上特为画家邓福邦改名之语) 用艺术语言去记录、去赞美、去勾勒、去点画、去修饰我们赖以生存的又引以为荣的伟大国家。这也就是一个自喻书画艺术家的天职和本能。虽然有一点自我推荐、标榜的嫌疑,但毕竟 是从我内心深处迸发出的大义音符。只要大家都能在主旋律的感召下,将赋予教化育人功能的艺术作品汇聚一起,必能发出东方新时代的和谐之声。“原来如此,要么你再三强调这幅书法作品字面与背后的东西,它真是您的艺术左右铭,也更是你终身追求的大义目标呀。不经你深度解释,我们还真不知道其中蕴藏着宏伟的抱负呢。”记者语。“那我们下面能不能在欣赏您作品的同时,对于其中绘画表述语言做深度剖析呢?只要您不介意。”“当然可以。”画家顺手从一沓画卷中抽出几幅在技法、题材、内涵颇有不同却又如数家珍的道尾开来。
“秦山问道图”就是以画家邓福邦家乡秦山为体题材的立幅山水画作,整幅画面气势巍峨,松柏参天,一缕缕祥和白云与山坳中晨曦岚气相互交融,蕴罩于中原名山—亚武山紫金观大殿的飞檐之上,林木山道间履步着一位白衣飘飘欲然的寻道之士。真让人有一种寻秘探幽、身临其境的欲望感。“这位寻道之士莫非是邓老师您?”“呵呵,可能是我,但也可能是您,更是欣赏画作的每一位品评人,您说是吗?”记者微笑的点点头。“那就请邓老师您结合本幅画作谈谈您创作时表现手法中赋予该画作的精神内涵吧”“好,秦山是生养我的地方,在这里有我永远割舍不断的情缘,也就像它的身躯一样广袤无垠,起伏连绵。向世人永远昭示着它曾久远演绎过(牧马南山)的故事和岿然不动 、雄奇秀险的尊严。它下倚黄河,上扶九天。庇佑过无数遭劫的人们,又惩罚过外侵倭寇的气焰,成就过世代豪杰,也遭受过几度诽贬。但它无悔无怨仍以无数涓溪滋润着依它、靠它、吃它、喝它世代子孙的心田。这就是一种伟大的包容,也就是永远值得我用画笔去描绘赞美的故乡—秦山。缘于此,就用我多年总结出的(五行章法),通过水的介质在大阴大阳广阔的经营范围之内感受金木水火土、浓淡焦湿干的笔墨情趣,构架大黑大白的势;追索山脉丘壑的源;牵附气象游龙的根;营造空灵虚实的烟。在一种忘我境界中用笔墨语言塑造永远祈求的“自然”。这就是我描绘秦山寻道的真正内涵。”“听了邓老师的一番话,真让我们打开眼界。”郑、韩记者庆幸的说。
画家邓福邦与夫人张云霞又在摄影机的镜头前面徐徐展开了一幅翠柏茂密、祥鹤翩舞的巨幅画作,画面左侧渺渺青烟之中站立着一位童颜鹤发、仙风道骨的智者。“是老子”,郑记者随口言道。老子的对面是彬彬有礼的大儒文圣孔子和他的几位得意门生,有颜回、子贡、孔鲤等。“问礼图,真是一幅上乘之作”。韩记者夺口赞叹的说。画家夫人借机言道:“他为这幅画可真没少下劲儿,创作兴致来临时把我们统统赶出画室,不让任何人打扰,好像他也快要成仙了,真没法子,这就是我爱画不爱命的老公呀”。采访进行的异常顺利,一幅幅后待欣赏的佳作相继纳入了郑记者的镜头。“大河上下图”画家邓福邦又从内屋中取出一幅山水画作。随着裱绫轻轻的打开,迎面扑来的黄河霎时出现在大家面前。壮哉!真有气势,一股股强大的、震耳欲聋、荡涤情怀的大象气息瞬间倾注入了每位在场人的心田。“可以说,这次是我们最为得意又感受颇深的愉快采访”。郑、韩记者会心的交换了目光。“中原真是个好地方,不愧能养育出像邓老师您这样有思想有见谛又有强大的社会责任心的画家呀,从您作品中我们领悟了道德文化的精髓;领略了中华哲学以小见大的推演方式;感受了秦山的巍峨、黄河的壮观,更从您身上看到了中华艺术博大精深和弘扬国粹前景的辉煌波澜。做为华夏子孙有理由为我们的文明而骄傲,为我们的国家民族繁荣、昌盛、伟大而呐喊”。
这时,北京电视台总编的电话又打了过来,问采访进行的怎么样,郑记者铿锵有力、胸有成竹的答道:“棒极了,借此机会我先把邓老师描绘我们中国高铁巨幅山水画作中的一段诗句念给您听”:
群山云端架飞虹,
松海碧水起长风。
玉龙瞬息峰间过,
华夏圣境任君行。
对方手机话筒中传来阵阵赞叹声.“二位师傅你们该休息会儿,茶沏好啦。”画家儿子的女朋友上官俊这时搭讪着走向前来。
采访经过紧张有序的工作之后暂告一个段落。客厅上橘黄色灯光将整个屋子辉洒的暖洋洋的,电脑中“高山流水”的古典名曲伴随着茶几旁边一盆青瓷雅兰的摇曳,轻轻的罩落于郑、韩二位记者手中镶有红梅浮雕茶杯内鹅黄般的水面之上,沁脾润肺、满口留香。“嗯,好茶,太舒服了”。画家夫人顺手卷起画毡上两幅还透着淡香的墨宝。这是邓先生专为二位记者激情书写的。一文;“光明之旅”、一文;“惠风和畅”。二位记者急忙站起身来“感谢!感谢!邓老师您为我们安排了非常愉快的高品位采访,更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您所主张、践行的‘道化丹青真善美,福邦书画大义篇。’的真正含义,我们北京电视台采访组愿意与您一道赶赴河南,到三门峡、灵宝去,探寻中华文化的大道之源;发掘秦山黄河的壮观之美;感受炎黄二帝后裔博大包容的胸怀;更去解析您这位以‘道’著称的山水画家背后不为人知又玄藏哲理的精神谜团,希望这一安排能早日实现。”
楼下砰砰升空的礼花透过窗上玻璃映红了郑、韩二位记者与画家洋溢的脸。在家人的簇拥、告别声中,红色的采访轿车驶出皓月小区,急速汇入年夕京都五彩辉映中的烟霞……
邓福邦执笔于除夕爆竹声中
2011年2月2号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