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闻详细信息 |
|
|
|
|
鄧福邦砚语随笔 时间:2011-2-19 21:18:10 点击次数:12746 |
心象 心迹 鄧福邦砚语随笔
筆墨紙硯是畫者傾注情感的紙證,而不是約束他們手腳的工具。善者最熟其器,游于藝。
寫與畫是表現形式上的兩個概念。寫,講究運筆的手法,綫條的質量;畫,追求體物的層面與厚度。二者兼用才能【豐滿畫面的體態】增強作品的耐讀性。
作畫應該意在筆先,成竹在胸,意游法度之外,筆運法度之中。
傳統,是歷史經驗的產物。是一個民族傳承形態意識、審美意識并具典型特征的本土法則。它的不斷延續,在各個方面無意識地得以保留和發展。它象一條緊扣的思維鎖鏈,有一定的參照性和規範性。我們最好不要破壞它、可跨越它、改良它、完善它,更不能隨意拋棄它,一旦失去,不知道這個民族還有審美特性可言?
傳統,它是一個面,而不是一個點。對它的接納與認識,取決于一個人對本民族多個方面學識的理解程度。不要狹隘地區懷疑它的重塑性,要挖掘它的包容成份。佛、道、儒相護倚存的歷史格局,潛意識的滲透到中國古文化的方方面面,它就象多民族的文化大餐一樣具有多元化、又有華夏傳統的母本性。面對中西文化交流,在熟識其本質后,再尋求人類文化基因的共同特點,這才能真正體悟到自身文化的博大與精深,構成一個比較形式,促使傳統與現代協調發展,古今并用。
一枝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在藝術的田園裹竟放着流派分成、風格各異的姊妹奇葩。我們不能以個人的癖好習慣去審視和品評某一藝術的生存與發展,不能因衷愛牡丹的雍容去排斥雅蘭的香風;因玫瑰的嬌艷蔑視路旁小花的孤零;更不能因有日夜呵護君子蘭的高貴,去毀掉玉金香的芳容。它們共同的存在才構成了不謝的春城。
一個博大心胸的藝術家,只有在正視異己的同時,才會理解‘包容’。
|
|
|
|
|
|